蛾蚋防治

蛾蚋的種類.生態及防治

蛾蚋簡介
蛾蚋(moth fly)又稱蝶蠅(日本)或毛蠓(中國),為雙翅目長角亞目的一員。全世界已記錄的蛾蚋有千種以上,但台灣目前紀錄的有65種,其中白斑蛾蚋(Clogmia albipunctatusTelmatoscopus albipunctatus)和星斑蛾蚋(Tineria alternata Psychoda alternate)為住家環境常見的種類。這兩種蛾蚋也是全世界分布最廣泛的,星斑蛾蚋幾乎在所有曾經做過蛾蚋研究所的地區,都有紀錄(Duckhouse 1973a,1973b)白斑蛾蚋基本上是屬於泛熱帶分布的種類,在溫帶地區的人類居住處,經常能發現它的蹤跡。

 

蛾蚋防治案例 (2).jpg

蛾蚋的孳生環境
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的幼蟲,主要是滋生在含有腐敗有機質的淺水域。浴室的洗臉臺,漱口杯,地板積水;廚房的水槽,潮濕抹布、菜瓜布都能培養出大量的蛾蚋。室外的淤積排水溝、化糞池和一些有機質較高的積水容器中,也能發現蛾蚋幼蟲的蹤跡。羽化後的蛾蚋成蟲大多就近棲息在廚房或浴室牆壁上。蛾蚋的飛行能力不強,只飛行一小段距離,就又停在附近的牆壁上,只有在受到干擾時才會飛離。

 

蛾蚋的生態
蛾蚋喜歡的溫度為27度C、相對濕度85%,卵期為2日;幼蟲四個齡期,約14日開始化蛹;蛹約3~4日羽化,羽化成蟲後3~4日就開始死亡,但也有活一個月以上的紀錄。

 

成蟲的一般型態
成蟲的體長約1.5~5mm,灰黑色;全身長滿細毛。翅膀略呈卵型,翅端尖銳,翅膀的長寬比依種類不同有很大的差異;常見的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,翅膀都比較圓。

 

白斑蛾蚋是較大型的種類,體長大約3~4.5mm;身體在胸腹交接處附近,有一條圓孤狀的白色紋帶。棲息時翅膀平放;中央近基部有兩個明顯的黑點


星斑蛾蚋體色比較淡,體型也比白斑蛾蚋小,體長大約只有2.5~3.5mm;棲息時翅膀呈屋脊狀,沒有任何明顯的斑點。

蛾蚋的口器
膜質化的刺吸式口器,沒有蚊類的針狀口器那麼尖銳,無法刺穿動物的皮膚,不是吸血性的昆蟲。雖都是膜質化的刺吸式口器,不同類群之間還是有一些差異;一般而已,比較大型的種類如白斑蛾蚋,口器除了尖狀的膜質部份外,唇瓣(labellum)為球根狀肥厚增大,比較適合"吸吮式"的進食方式。中、小型的種類如星斑蛾蚋,口器都是尖狀的膜質構造,唇瓣的頂端還有3~6根的齒(teeth)2~6根的剛毛(setae)。可以刺破或刺入一些腐敗的有機質中,以便吸收養份。

 

蛾蚋之危害
蛾蚋最重要的害蟲性,是會造成蠅蛆症(myiasis),而且大部分都是星斑蛾蚋所造成的,蛾蚋造成的蠅蛆病是一種兼性寄生,也就是說,蛾蚋幼蟲在一般情形下,是一種自由生活的昆蟲,不需要寄宿在宿主體內,就能完成生活史。

 

蛾蚋防治案例 (1).jpg

蛾蚋的防治:

蛾蚋防治最根本的方法為環境的整頓,蛾蚋住要孳生在各種積水之中,只要把容器積水倒掉、水槽積水清除、室外的水溝維持暢通,就可以把蛾蚋的數量控制住。至於在化糞池孳生的幼蟲,可以由抽水馬桶中投入昆蟲生長調節劑,可同時達到防治蛾蚋和白腹叢蚊的目的。

成蟲的防治:

蛾蚋的飛行能力很差,可使用電蚊拍或合成除蟲菊精殺蟲劑。幼蟲的防治:污化池投以昆蟲生長調節劑,會干擾昆蟲生活史中賀爾蒙平衡,使其幼蟲無法順利蛻皮羽化成蛹以致於發育為成蟲交配繁殖下一代

能夠配合蟲害管理系統使用,對天敵無害,對使用者非標的生物,家禽、家畜及寵物無毒性;除新鮮飲水之外,任何水域均可施用。
在無法接近或難以消滅的滋生源頭,如污水池、化糞池、衛生下水道、沼澤低窪等地,倒入昆蟲生長調節劑使昆蟲的幼蟲無法順利脫皮、化蛹、羽化為成蟲繼續繁殖,達到防治效果 。

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 :

為昆蟲賀爾類似物或幾丁質合成抑制劑,會干擾昆蟲幼蟲的生長發育、或抑制昆蟲成長蛻皮的過程,進而使幼蟲無法變態為成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