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黑蚊防治

小黑蚊生態及防治

每到夏天,進行戶外活動時,難免小黑蚊的危害。每到夏天,這些小黑蚊就成了中南部民眾揮之不去的惡夢。而牠雖然被稱為小黑蚊,但牠其實並不是蚊蟲,而是另一種會吸血的昆蟲,臺灣蛺蠓。

臺灣鋏(蛺)蠓的體長只有1.4毫米,得用電子顯微鏡才能把牠看個仔細。除了觸角和口器呈深褐色之外,頭部、胸部、腹部都是黑壓壓的的。雌蟲的體型較大,也是突襲人類的元兇。吸飽了血的雌蟲,二到三天之後就可以產卵,繁殖力超強。

131191015_小黑蚊.jpg

消滅小黑蚊,除了使用藥劑防治稍可短暫抑制外,並無其他更有效又合乎環保的對策。在社區環境中,須做好清除孳生源的工作,並宣導民眾防治的共識。才能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,須加強村里、社區共同參與防治,不能單獨依賴政府機關噴藥。
小黑蚊的孳生場所範圍廣泛,現行防治措施尚無滿意的成效,實施全面性的防治也不容易。可採用下列方法進行綜合防治,以減少其發生。


環境整頓:
為了有效防治小黑蚊,清除孳生源。小黑蚊幼蟲存在於陰暗潮濕的地方,如屋簷下、水溝邊緣、住家附近的樹下、瓜棚下、庭院牆腳長有青苔或藍綠藻的表面處,或有遮蔭的茶園及檳榔園的邊緣地帶等,應從環境整頓做起。清除潮濕陰暗處的青苔表土及腐植質,拆除不必要的棚架;常翻土可讓表土保持乾燥,以減少幼蟲存活的機會及成蟲產卵處所;清除雜草堆、灌木叢與疏伐樹枝,可消除或減少成蟲的棲息場所。
在小黑蚊發生地區,長有雜草的排水溝或有兩岸淤泥的濕地,常是重要的孳生地帶。因此疏通排水溝、整治河床及河岸,以改變原有生態環境,也是減少孳生源的措施。
學校周圍也應進行孳生源的清除工作,校園附近可能是竹林、果園、蔗園、雜木林等小黑蚊成蟲活動棲息的地方,因此在校園內環境整頓時,這些區域也應清理。
地面加舖水泥或石板路、改變栽培作物相、種植韓國草類植物、在竹筍園地面鋪設黑色塑膠布等,都能有效減少小黑蚊的孳生,降低成蟲密度。
環境整頓是防治小黑蚊的基本,然而孳生源範圍廣泛,無法全面執行,是常見的狀況。

戶外病媒小黑蚊防治消毒工作 (15).jpg
戶外病媒小黑蚊防治消毒工作 (2).jpg


個人防護:
戶外的民眾穿著長袖衣服、長褲,可減少小黑蚊的叮咬,塗抹防蚊液等,則可避免小黑蚊叮咬身體的裸露部位。

物理防治:
在小黑蚊為害的地區,學校、住家可裝置細網目的紗門、紗窗,以阻隔成蟲飛入室內。

藥劑防治:
在防治成蟲方面,於成蟲活動棲息場所如樹蔭、竹林、灌木叢、雜草叢、果園、蔗園、檳榔園邊緣地帶等處,可在氣流較穩定時,利用超低容量噴灑法,噴灑化學合成除蟲菊類藥劑等。超低容量噴灑法能讓噴出的藥劑微粒在空氣中懸浮較長一段時間,增加藥劑與蟲體接觸的機會,以觸殺成蟲。


另外也可利用熱煙霧法進行空間噴灑,藉由產生大量含藥的可見白煙來撲殺成蟲。但單以藥劑進行空間噴灑來防治臺灣鋏蠓成蟲,防治效果至多僅能維持5~7日,通常在藥劑處理一周後,雌成蟲數目又有逐漸增多的趨勢。這時可在紗門、紗窗塗刷或噴灑藥劑如亞滅寧,來毒殺接觸紗窗的成蟲。


在防治幼蟲方面,則以高壓動力噴霧器噴灑殺蟲劑,噴在陰暗潮濕長有青苔或藍綠藻的幼蟲孳生地土壤表層。


此外,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也可以造成小黑蚊幼蟲及蛹的生長發育受阻,而無法正常羽化為成蟲。也可在水泥坡崁上局部施用漂白水,不過應小心留意其對植物的藥害。藥劑防治若能同時實施成蟲及幼蟲防治,則防治時效就會延長。

教育宣導:
讓學校及一般民眾充分了解小黑蚊的發生及防治的方法。社區應進行孳生源清除,並加強宣導。噴藥僅是治標,整頓環境、清除孳生源才是治本的唯一方法。

其他防治法的探討:
由於使用化學藥劑常有環境污染的疑慮,學術單位目前正積極嘗試其他防治方法。例如種植香草植物:把具有防小黑蚊效果的香草植物栽種在有小黑蚊發生的環境中,利用植物散發的氣味來驅離小黑蚊;土壤布菌法:布養環境保護用微生物,分解土壤表層的藍綠藻類,來阻斷小黑蚊幼蟲的食物來源,進而減少小黑蚊的幼蟲數量;利用捕食性天敵,如蜻蜓等。不過以上這些方法的成效,有待進一步的確認。